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算力为笔 绿能为墨 书写新疆“风光”精彩续章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浏览:8   0 收藏

在新疆,电能与数据正以“秒速”跨越山海:昌吉的电流只需0.01秒,便能抵达3000多公里外的安徽;克拉玛依的数据经由算力专网,0.06秒即可直达上海。风力与光热催生的绿电,借新质生产力释放澎湃潜能,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位于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以北的广阔戈壁上,一台台高大风机整齐排列,8级左右的强风吹动叶片呼呼旋转。新疆重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腾飞9月24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疆电入渝”配套新能源基地之一,这片区域目前共安装了300多台风机,总装机容量280万千瓦。此外,通过配套光伏、光热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可达41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93万吨。

今年6月投运的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是疆电外送的第三条直流输电工程。随着新能源项目送出工程投运,将有更多绿色电能从哈密直抵重庆。

近年来,借助富集的风光资源,新疆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截至今年7月底,新疆电源总装机2.26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34亿千瓦,新能源占比约60%,成为网内第一大电源。7月18日,新疆新能源日发电量达5.51亿千瓦时,占全网用电量的52.8%,标志着清洁电力已成为新疆能源供应的主力军。

风电和光伏的发电容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导致发电输出不稳定。为了让绿电更加可控,近年来新疆因地制宜发展储能技术。

在哈密十三间房风区,沃能储能电站实现每天“两充两放”近90%的转换效率;克州300兆瓦/1200兆瓦时构网型储能项目则通过先进控制技术,为20万家庭提供6小时晚高峰用电支撑……目前,新疆已形成磷酸铁锂、全钒液流、飞轮、超级电容等多元技术“百花齐放”的格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跃居西部第一。

充沛的电力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克拉玛依市的云计算产业园里,180多家入驻企业正在成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算力中心的数据运行要借助大功率机柜,随着算力提升,热量也会成倍增加。如何实现“废热”利用,成为了技术发展的重难点。

在克拉玛依碳和液冷数据中心的液冷装置研发实验室,一台台服务器正在透明液体中安静运转。“这个液体就是克拉玛依生产的高档白油。利用世界领先的板式液冷技术,中心整体基础设施能耗只有传统数据中心的六分之一,相当于每年减少了上万吨标煤的碳排放,其水冷系统还将服务器产生的大量余热汇聚回收,24小时满足区域内清洁能源供热的需求。”克拉玛依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介绍。

依托丰富的绿电,新疆多地积极参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深度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协同推进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与算力产业基地建设,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不断推动新疆绿色电力转化为绿色算力,拓展绿色算电协同发展的广阔空间。

责任编辑:陈可轩

记者 梁乐 朱彤


注:本文转载自科技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11011402054738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5130048号-1
Copyright © 2025-2033 by eept.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联华源节能环保科技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