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前沿技术 - 正文
“AI+遥感”精准量化北方干旱流域饲草种植潜力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9日    浏览:3   0 收藏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该院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套融合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的新方法,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流域,首次实现了公里尺度上的“最优饲草种植带”精准识别,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成果发表于《水研究》。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面临水资源短缺与保障粮草安全的双重压力。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科学提升土地产能,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评估方法往往依赖大量地面采样,且多侧重于单一指标,难以实现精准、高效的区域规划。

为破解这一难题,研究团队构建了一套跨数据源的融合技术框架,有效整合卫星遥感、生态水文模型和地面实测数据。通过集成学习等先进人工智能方法,团队精准反演了灌溉用水量、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等关键指标,反演精度超过90%,并成功消除了四成以上的区域偏差,使最优饲草带的位置判断准确率达到85%以上。

黄河中游典型区域的卫星遥感影像图。空天院供图

“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饲草种植决策转化为一个多维度的空间优化问题,同时权衡‘水资源消耗、土壤固碳效益和饲草产能产出’。”论文通讯作者、空天院研究员王树东介绍,通过这一技术,系统能自动生成“一张图”,直观展示哪些地块最适合种植饲草、投入产出效益最高,极大方便了管理部门进行精准决策和资源调配。

王树东表示,该技术体系成本低、可推广性强,不仅适用于黄河中游地区,未来也有望在内蒙古—宁夏生态过渡带、河西走廊等典型干旱区落地,并对全球其他面临类似生态与农业挑战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孙莹

记者 陆成宽


注:本文转载自科技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11011402054738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5130048号-1
Copyright © 2025-2033 by eept.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联华源节能环保科技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