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营收翻9倍,却亏掉50亿。
如今手握80亿IPO计划,背靠腾讯、字节跳动,向科创板发起冲刺——这就是国产GPU明星企业摩尔线程的疯狂故事。2019年,美国芯片禁令落地,中企采购高端GPU芯片受阻。
次年,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一把手”张建中突然离职。
这位被黄仁勋视为左膀右臂的华人高管,放弃了千万年薪,回到北京创立摩尔线程。他拉来英伟达的老部下:架构师张钰勃、生态总监周苑等核心班底,目标直指“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全功能GPU” 。
2020年10月,摩尔线程正式成立。仅过100天,红杉中国、深创投、字节跳动等巨头集体押注,首轮融资数十亿。此后五年,公司完成六轮融资,吸金超65亿元,腾讯、招商局、中移动纷纷入局,估值飙升至246亿 。
支撑资本热情的,是摩尔线程的“全功能GPU”野心。其自研的MUSA架构,实现单芯片同时处理AI计算、图形渲染、科学仿真和视频编解码四大任务,打破国产GPU只能做单一功能的局限 。
基于此,公司四年推出四代芯片:“苏堤”“春晓”“曲院”“平湖”,覆盖消费级显卡到万卡集群的完整产品线 。在消费市场,2999元的MTT S80显卡被称为“国产游戏显卡之光”,支持《黑神话:悟空》等3A游戏,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 。
在企业级市场,最新发布的夸娥万卡智算集群可满足DeepSeek等大模型训练需求,单集群算力达万P级,效率超同等规模国外GPU集群 。
但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惊人的烧钱速度。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4600万猛增至4.38亿,年增速超200%。同期净亏损累计达50亿:2022年亏18.4亿,2023年亏16.7亿,2024年亏14.9亿 。
亏损的核心来自研发黑洞。三年研发投入38亿元,2022年研发费用率高达2422%——相当于每赚1元要烧掉24元 。公司研发团队886人,占员工总数78%,74%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
另一个风险是大客户依赖。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了98%收入,包括中国移动、百度等巨头 。一旦核心订单波动,业绩可能断崖下跌。在国产GPU赛道,摩尔线程面临激烈竞争。
沐曦集成主攻AI训推芯片,估值210亿;壁仞科技押注高性能计算,BR100芯片算力达512TFLOPS;华为昇腾推出384卡互联方案;老牌玩家景嘉微深耕军用市场多年 。
国际巨头仍是难以逾越的高山。英伟达占据全球独立显卡92%份额,CUDA生态构筑了十年壁垒。摩尔线程在招股书中坦承:其单卡性能仅为英伟达H100的一半,集群效率靠规模勉强追赶 。
资本市场的热度却在飙升。2025年6月30日,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受理,计划募资80亿,有望创年内科创板最大IPO纪录 。消息公布后,概念股和而泰一周暴涨24%,胜宏科技涨21% 。
同一天,沐曦集成科创板IPO也获受理,募资39亿。壁仞科技被曝计划三季度赴港上市。一场国产GPU的上市竞赛已然打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