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前沿技术 - 正文
高品质石墨薄膜强度和导电性刷新纪录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浏览:9   0 收藏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突破性方法,可制备出毫米级晶粒、镜面般光滑的石墨薄膜。晶粒尺寸约为传统人造石墨的1万倍,性能接近单晶石墨理论极限。这一成果有望推动高品质石墨在热管理、电子器件、先进电池等领域的应用迈向新台阶。

力学测试结果显示,该石墨薄膜的杨氏模量达到969吉帕斯卡,拉伸强度1.29吉帕斯卡,接近单晶石墨的理论极限,平面热导率高达2034瓦/米·开尔文,超过铜的水平,电导率高达22500西门子/厘米,刷新了宏观人造石墨的性能纪录。

384173_77098f7d-daaa-41c4-84da-1fdc803060d8.jpg

(a)建议的反应路径示意图。(b)实验配置示意图。(c)镜面石墨膜的 AFM 高度图像和 SEM 图像。图片来源: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


石墨因优异的电导率和热导率,被广泛用于电池负极、电磁屏蔽、催化和核技术等领域。但长期以来,传统高温处理聚合物薄膜或制备高取向热解石墨的方法,得到的材料晶粒较小、密度不足、表面易起皱。这些缺陷制约了石墨在高端应用中的潜力。

针对这一难题,团队提出“多孔基底”策略,即在石墨生长完成后,通过选择性蒸发镍-钼合金中的镍,形成海绵状基底,从而显著削弱了石墨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也有效地消除了冷却过程中的界面应力,防止薄膜形成皱纹或扭结。

新工艺可实现每秒6.2层的超高速生长,比传统方法快20倍以上,适合大面积规模化生产。此外,通过在金属箔表面预先刻蚀图案,还能将石墨薄膜定制成复杂形状,例如用于机械测试的狗骨形试样。这种可控性为定制化器件制造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新可能。

该研究刷新了人造石墨的极限,使晶粒尺寸达到毫米级,可媲美稀有的天然石墨晶体。但与天然材料不同,这种薄膜在形状、厚度和纯度上都能精确控制,标志着材料设计与性能的重大飞跃。


责任编辑:左常睿

注:本文转载自科技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