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28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等20余家单位联合承办的2025国家工业软件大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本次大会以 “智驱新质” 为主题,来自知名高校、研究院所等近千名行业代表现场参加,近100万人次线上参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孙优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东北大学教授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宁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关定,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兴浩,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教授陈虹,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南大学教授阳春华,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张承慧,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少远,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监事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积明等嘉宾出席大会。
开幕式上,杨孟飞理事长、李关定副市长和蒋兴浩副校长分别致辞,李少远教授主持。
杨孟飞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工业软件是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柱。其战略价值不仅体现在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激活数字经济潜能上,更在于筑牢工业体系的韧性根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是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数字底座。党中央始终将工业软件发展摆在国家战略的突出位置,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更是为工业软件发展锚定了清晰方向: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转型,加速工业软件创新突破进程,大力培育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这不仅为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更标志着中国工业软件步入创新突破、规模发展的高质量时期。
李关定副市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宁波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工业软件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宁波下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方向将聚焦五个“新”,一是“新技术”,“AI+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二是“新装备”,引进先进装备;三是“新赛道”,发展集成电路、人形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是“新布局”,科技型、研发型、服务型企业重回城市;五是“新标准”,建立知识产权、品牌、质量、金融、物流服务的制造业标准。
蒋兴浩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工业软件领域的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学校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在CAE、CAD、EDA等核心工具软件、高端工业控制系统以及数字孪生、工业智能等前沿方向持续深耕,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定义问题、开展研究、验证应用,加速创新成果在重大工程和重点产业中的转化与应用。
孙优贤院士、钱锋院士、柴天佑院士,桂卫华院士、王耀南院士、凌文院士作大会报告,深入剖析工业软件发展趋势,提供高维度战略指引,助力突破发展瓶颈,为工业软件领域的发展找准前进方向。大会报告分别由陈积明教授,张承慧教授,陈虹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王文海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关新平教授主持。
孙优贤院士作题为“多领域数字孪生模型驱动的控制系统设计开发软件平台”的报告,该软件平台通过构建贯穿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孪生模型体系,实现控制系统的智能设计、协同开发和持续优化,为复杂工控系统提供了一套覆盖设计、开发、测试、部署与运维的全生命周期集成工具链。未来,该平台将重点突破跨尺度建模、实时孪生同步等关键技术,深化数字孪生与工业元宇宙的融合应用,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提供新一代控制系统开发范式。
钱锋院士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软件创新与实践”的报告,报告首先分析了工业制造过程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智能调控对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工业软件的内涵与挑战,进而提出了制造业工业软件创新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以大型炼化制造过程为例,阐述了流程模拟软件、智能控制软件、实时优化软件、计划调度软件、安全管控软件等创新实践案例。
柴天佑院士作题为“工业控制智能化发展方向”的报告,报告在深入分析工业控制技术在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工业控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控制智能化的内涵、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报告最后还明确了工业控制智能化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为推动工业控制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桂卫华院士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工业软件研发范式的思考与探索”的报告,报告首先分析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从本质内涵、核心技术、研发范式三方面对工业软件进行深度剖析与思考,并以智冶大模型这一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型工业软件为例,探讨工业软件研发的关键技术及最新进展,最后对工业软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王耀南院士作题为“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管控软件研发”的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该生态系统的多层次架构,重点汇报了团队在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软硬件一体化平台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并对平台开源生态建设及工业AI大模型集成等未来方向进行展望。
凌文院士作题为“工业互联网产教科融合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报告总结了我国制造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存在的短板,以及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并结合典型案例阐释工程创新范式,强调原始创新与工程创新并重,进而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新格局,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会设置以“工业软件推动工业智能”为主题的高峰对话,邀请中控创始人禇健,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冯恩波,中国钢研人工智能事业部产品业务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顾佳晨,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大学教授丁进良,中国宝武工程科学家、中国宝武工业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钱卫东围绕“工业软件如何突破‘数据-算法-场景’闭环,实现工业智能的规模化落地”“工业软件生态与人才战略”“工业软件开源化——是颠覆生态的利器,还是自毁长城的陷阱”三个关键话题,共同探讨工业软件在智能制造中的核心地位与发展瓶颈,探索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路径,并讨论了教育、科研与产业协同创新的新模式。高峰对话环节由关新平教授主持。
高峰对话
大会发布了《中国自动化技术发展报告》和《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自动化技术发展报告》全景呈现自动化技术的硬核实力,聚焦工业过程自动化、装备设备自动化、共性关键技术三大核心领域的23个关键方向,把脉行业现状,领航未来方向;《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报告》围绕全维度解析自动化核心产品生态,赋能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引领装备设备自动化创新突破。
大会还发布了国内首个针对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智冶大模型,这个模型可以让AI读懂工业语言,拥有冶金思维,精准调控生产全流程,实现了大模型从“能聊”到“能做”的具身智控工业应用新范式。
此外,大会围绕工业软件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全生产周期的应用需求,设置11场平行会议,通过专题演讲拆解核心技术、案例分享传递实战经验,高效促成政产学研用各方精准对接,加速细分领域技术迭代与产业协同发展。
大会设立工业软件成果展区,集中呈现10余家优质展商的高水平工业软件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全方位展现工业软件在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价值。
大会举行了承办单位交接仪式,2026国家工业软件大会将由湖南大学承办,续写工业软件创新发展新篇章。
国家工业软件大会已连续举办三届,是我国工业软件领域高水平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2025国家工业软件大会着重总结研发设计类、生产制造类、经营管理类等工业软件及其核心算法与数学模型,同时交流工业软件在具体价值场景中的应用,以提升工业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能力,为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启示。